为了进一步筑牢基层治理根基,今年宜川路街道围绕楼组建设,以“七彩”楼组文化激活社区治理的“微细胞”,将空间上的链接转化为情感上的纽带,在“最小单元”中发挥“最大效能”。这般美好图景正在泰山片区生动上演,一起走进泰山一村、泰山宅居民区,来看居民区如何推动楼组“更新”与“自治”。
“活力楼组”搭平台,邻里相聚乐融融
“以前想打场乒乓球,要么得跑老远的公园,要么就要花一大笔钱,现在好了,楼下就能打,晚上吃完饭来消食也来得及!”泰一居民区39号楼楼组长张亚萍擦着乒乓拍的笑谈,说出了不少居民的心声。
在这之前,小区老年活动室只有几张旧桌椅,开放时间还仅限工作日白天,上班族下班赶不上,老年人想傍晚活动也没机会,“活动难”成了大家的共同困扰。好在居委会与社区热心居民拧成一股劲,很快为活动室来了次“大升级”:1张标准乒乓桌、1台康乐球桌搬进了房间,还专门开辟出棋牌室;开放时间也从每天8小时延长到12小时,晚上一直开到9点。这样老年人能白天休闲、上班族能傍晚锻炼,不同人群都找到了自己的“专属锻炼时间”。
改变不止于硬件,热爱运动的张亚萍主动当起“带头人”,第一时间在39号楼发起锻炼倡议。居民们响应热烈,纷纷找起了“球搭子”“牌搭子”,活动室一下子热闹起来。作为楼组长,张亚萍不仅带头参与,还和志愿者王坚一起和热心居民自告奋勇成立了“自管小组”,建立了自我闭环的管理制度:有人负责日常清洁,有人协调场地预约,虽然忙忙碌碌,却把退休后的单调日子填得满满当当。如今的活动室,场地永远“爆满”:老年居民晨起做操、饭后散步,晚上还能聚在一起聊天,业余生活丰富了,邻里间的陌生感也渐渐消失,见面打招呼、互相帮忙成了常态。
“活力楼组肯定不能靠‘硬件’堆出来,要靠我们‘人心’聚起来。”张亚萍表示,接下来会根据居民的各类建议适当增加其他需求更集中的活动,让“活力”不仅停留在老年活动室内,更融入楼组氛围的每一个角落,让每一栋楼都成为有温度、有活力的“幸福宜家”。
“旧梯换新”解民忧,共议睦邻显担当
泰山三村15、16号楼的电梯,已经默默运行了20多年。可最近几年,它却成了居民的“心头忧”——故障频发不说,还经常出现“关人”情况,老人买菜、孩子上学、居民搬东西,每次坐电梯都提心吊胆。但是受制于楼栋维修基金有限,电梯更新举步维艰。
转机出现在去年——国家出台老旧电梯补贴政策的消息传来,居民们换梯的意愿一下子强烈起来,纷纷找到楼组长表达诉求。楼组长第一时间梳理汇总,主动牵线居委会、业委会、物业,开起了“四位一体”协商会,大家共同商议换梯的可行性。理清政策和流程后,大家迅速行动:通过居民自荐、推荐,成立了“电梯更换小组”。
小组成员、楼组党员和志愿者则当起“桥梁”,一边对接居委会、主管部门,一边逐户征询意见——从选哪个品牌、听施工方案到签合同细节,每一步都本着“一切由居民说了算”的原则,带着小本本记建议,不隐瞒任何细节、不遗漏任何诉求,整个征询过程都充满着“有事共商量”的和谐氛围。
前不久,电梯更新征询以高票通过,工程开工在即。居民们凑在一起时,已经开始憧憬“坐新电梯”的美好场景。
这次“旧梯换新”自治项目的顺利落地,不仅化解了民生难题,更激发了楼里居民的自治热情,如今的15、16号楼,已经成为了“共议睦邻文明楼组”,这幢共议睦邻楼也将在未来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参与意愿,让自治真正成为解决楼组问题的金钥匙,让共治成为排解民忧的制胜策。
从“活力楼组”的打造,到“旧梯换新”的推进,藏着共同的“楼组治理密码”:以居民需求为出发点,靠楼组长带头、志愿者发力,借居委会、业委会、物业的多方联动,让“居民自治”成为破解难题、凝聚人心的核心力量。
大象配资-配资在线炒股-股票配资平台网-配资网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